艾灸,是利用菊科植物艾叶作原料,制成艾绒,在一定的穴位上,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燃烧,直接或间接地施以适当温热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而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
1、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1)瘢痕灸:施灸时先将所灸俞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强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柱置于俞穴上,用火点然艾柱施灸。每壮艾柱必须燃尽,除去灰末后,方可继续易柱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施灸时由于艾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俞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
2)无瘢痕灸:施炙时先在所灸俞穴部位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柱便于粘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柱,置于俞穴上点燃施灸,当艾柱燃剩2/5或1/4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柱再灸,待将规定壮数灸完后为止。
2、间接灸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如生姜间隔灸、隔盐灸等。
3、温灸器灸 是用金属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故又称温筒灸。其筒底有尖有平,筒内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即可置于腧穴或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