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养生理论与实践中医理论与实践

人体健康与耗散结构理论(原创)

更新时间:2014.12.06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对于孤立系统来说熵是增加的,总过程是从有序到无序,最终达到平衡态。而对于一个远离平衡态的,足够开放的,非线性的多组分多层次复杂系统(不管是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乃至社会的、经济的系统)来说,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可能从外界获取负熵用来抵消系统自身熵的增加,在系统内部某个参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通过涨落,系统可能发生突变,由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从而使系统实现从无序到有序,从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这种新的稳定的宏观有序结构,由于需要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或能量才能维持,因此称之为“耗散结构”。

这正是我们看到的生物系统、人类社会,甚至宇宙,都在不停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原理。
任何生命的机体都是由自然界中的各种元素,通过一定的组合形成无机分子,有机化合物,再通过选择和竞争形成生物高聚物——核酸和蛋白质等,从而最终形成生命。生命是一个“时间有序、空间有序和功能有序的自组织系统”。
人体是一个典型的耗散结构
    人从受精卵,十月怀胎到出生发育成长为成年人的过程,可以看成人体这个耗散结构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这段时间人体有序度不断提高,从外界获取的负熵大于自身熵的增加。从成年开始,人开始衰老,获取的负熵小于自身熵的增加,人体系统的熵缓慢增加,当熵值达极大值时人即死亡。
在人体正常生理过程中,系统会自动把衰老的、受伤的组织拆除, 把多余的或有害的物质分解,使内部有序结构不断遭到破坏,不断产生正熵。与此同时,系统从外界吸收物质和能量,不断合成自身结构所需要的组织成分,以替代被拆除的组织成分,产生负熵,这种新陈代谢使人体保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这种相对稳定有序是通过自身调控机制实现的,一旦致病因素(气候变化、细菌、病毒等,情绪变化、饮食劳倦、脏腑功能失调等)造成调控机制混乱,人体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发生障碍,系统不断产生正熵,负熵产生减少,有序性遭到破坏,积累到一定的阈值,经涨落触发,就会从高级状态变为低级状态,从有序变为无序,这就是病态或死亡。疾病的医治就是减少自身产生正熵, 促使人体产生负熵,尽量减少系统总熵增加,使人体耗散结构从低级恢复到高级状态的过程。
我尝试用耗散结构的语言对以下与人体健康相关的名词进行描述。
l      食物营养:人体耗散系统形成新的有序组织所需要获取的物质。所以没胃口,消化吸收不好肯定问题多多。蛋白质、脂肪、糖类物质是人体必需品,靠药物、维生素和矿物质减肥是危险的。
l      人体排泄物:人体耗散系统需要排除的物质。因此不爱出汗,便秘的朋友要警惕了。
l      癌症:吸收的食物营养被组合为结构混乱的细胞,产生的负熵严重不足。割掉或化疗不但不会增加负熵,反而破坏正常的有序结构,产生更多正熵。中医扶正祛邪的方法更科学。
l      养生:减少人体产生正熵, 促使人体产生负熵,尽量减少系统总熵增加,使人体耗散结构从低级不断进化到高级状态的过程。如果耗散结构状态越来越高级,人体总熵一直为零或为负数,那就长生不老成神仙了,哈哈。
l      身体素质好坏:人体耗散系统的高低级状态,高级状态时人体总熵少,人体系统运转稳定,状态变化阈值高,微小涨落(气候变化、细菌、病毒等,情绪变化、饮食劳倦、脏腑功能失调等)不足以影响其稳定状态。因此身体素质好的人不容易生病,但要更上一个台阶需要付出的努力也更多。反之,低级状态变化阈值低,状态不稳定,微小涨落在一定条件下耦合便足以改变其状态。因此身体素质差的人容易生病,方法得当也容易调养。
     
上一篇:天人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