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登陆
  • 网站首页
  • 关于冲和
  • 养生产品
  • 联系我们

中医理论与实践

更多分类

信念的力量
 

信念的力量(纯科学文章,没有科学阅读能力的免进)

 

他却一直在研究国际医学、科学界最有争议的课题“干细胞“的复制。他在本书中所提供关于细胞生理的真相或是细胞行为控制机制,都是一待一的正确,并且应该是最能代表当代时下的咨询。但是他的结论却是最惊人的!他说:“生物学信奉的基因决定论,基本上是错误的。“细胞生命的特质,不论在单一细胞里或是组织、脏腑的一群细胞中,或者是整个人体里,都是取决于构成它物质的“能量”。受环境的影响,而不是源自于它的“基因”。
展示一个包括科学、哲学、现代和
传统整合的医学,还加上灵性智慧的医疗模式。
自一九五三年就被认为是控制生命的“基因”有了新的看法。以前代代相传生物染色体里的基因,并不能主宰生物的遗传,更不能控制生命;它只是个体生命特质的蓝图,是体内蛋白质骨架上胺基酸排列的密码,真正控制生命的讯息是“环境信号”,实际掌控着人类个人及群体的行为。
孩子所受的教育中关于“心智”的培养,都可以直接影响他们的成长。
忽视了“环境的配合”,造成今天许多难治的病。但他也提出只有人类这些压力的觉醒,才会促使我们再度进化。在科学界,遗传学进步到了“表观遗传学”,物理界拓展出量子力学,打破物质(粒子)及能量(波)中的界限,这些都将有助于将我们从有限的物质文明的掠夺及滥用所导致的暴力与恐惧之中解放出来。
在赞叹与享受科学恩赐之余,我们也警觉到科学所带来的制约。
恍然大悟之后,他想弥补现代人没有心灵的生活,因为他知道全球无论是自然或人文环境的恶质化,元凶出在人类忘失了灵性的无所不在,以及生命和宇宙万物是互补的受礼;在贪婪的摄取过程中,切断了彼此的紧密联系。在许多情况下,想主宰自然的科学家也成了火上加油的帮凶,让很多无知的人肆无忌惮蹂躏地球和其他生物。
现在的科学社群也常如法炮制,针对生命灵性的真相以及好奇的探索者,做出无情的讽刺、谩骂或围剿,似乎非如此不足以表现他们的
专业良知。
体察到古人心性运作的细致精美,和现在的我们是多么的不相同;倘若不是他们能心细如发、思入凤云,坚持信念可以发挥真实而无远弗届的力量,他们不会屡创奇迹似的历史和文物,也不会有我们这样繁盛的子孙后代。
从遗体解剖、组织学到各种分科细密的学识,几乎看不见生命的整体性,也体察不到心灵意识层面的感动。那代表着方向或许是从一开始就不怎么正确!?
我的脱胎换骨是这样发生的:当时我正在思考细胞的生理和行为控制机制。骤然间,我领悟到细胞的生命决定于它的物质与能量环境,而非它的基因。基因只是分子蓝图,用来建构细胞、组织、器官。环境则是“承包商”,读取它和启动基因蓝图,决定细胞生命的最终质地。启动生命机制的,是单细胞对环境的“觉知”,而不是它的基因。
身为细胞生物家,我知道我的觉悟对我的生命和全人类的生命具有颠覆性的影响力。愈了解细胞,我们就愈能了解人体这个细胞社群。我知道如果单个细胞受控于它们对环境的觉知,那么由数十兆细胞打造的人类必然也是如此。和单个细胞一样,我们生命的质地并非决定于基因,而是决定于我们对驱动生命的环境信号所作的反应。
廿年来,我一直都在灌输医学生物学的核心教义:基因操控生命。我对基因决定论一直怀着挥之不去的疑虑,其中一些疑虑来自我十八年来在政府出资的复制干细胞上的研究。虽然我得离开传统学术界才有这样的大彻大悟。但我过去的研究为我提供了确凿的证据,它们证明了生物学信奉的基因决定论基本上是错误的。
我的领悟赋予了能量环境早该得到的重视,不仅为对抗医学,也为互补医学的科学和哲理,以及古老和现代信仰的灵性智慧提供了依据。
我可以藉由改变信念来改变人生,这个新发现令我欢欣鼓舞。我在瞬间充满了能量,因为我了解到有一条以科学为依归的道路,将带领我脱离永久的“受害者”角色,化身为命运的“协同创造者”。
改变我一生的那个奇妙的加勒比海夜晚,距今已有廿年了,在这廿年中,生物学研究一再印证了我在加勒比海的那个凌晨所得到的知识。我们是自己的生命和我们所居住的环境的创造者,拥有强大的力量。
现代生物学因为所依据的达尔文学说强调生命的竞争本质,而过于忽视合作的重要性。我发掘了雅尼(yanni)和他一起制作了一个雷射光秀,最后他也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表观遗传学(epigenenics)——厂家环境控制基因作用的分子机制——是现在最活跃的科学研究领域之一,它强调环境在调控基因作用上所扮演的角色。我相信细胞告诉我们的,不只是生命的机制,它还告诉我们如何拥有丰富、圆满的人生。“一群阿米巴的集体意识”。如同一个国家反映出她子民的特质,一个人必然也反映出他细胞社群的基本特质。
如果我们想要增进身心的健康,就需要将零的部分再放回我们的生命中。药物和手术如果不过度使用,的确是有效的手段,但若视药物为
单纯的治疗方法,那你就犯了一个根本的错误。每次你让一种药物进入体内来矫正A功能时,它就一定会扰乱到B、C、D功能。控制我们身心的,不是基因操控的激素和神经间质;掌控我们的身心,以至于我们的生命的,是信念……噢!你们这些没有信念的人!
真正了解新生物学的时候,我们就没有必要再激烈地争辩先天与后天的角色,因为我们会发现,全然觉察的心可以凌驾先天与后天。我相信我们也将经验到人类思维模式的重大变革,就像一个文明原本相信世界是平的,却发现世界是圆的。表观遗传学是生物学的一个新领域,正在揭露环境(后天)何以能在不改变基因密码的情况下影响细胞行为。

续一:
第五章解释我为什么将这本书定名为《信念的力量》。积极性思考对行为和基因有深远的影响,但只有当思想与潜意识一致时才能发挥作用。如果我们了解到这些积极与消极的信念如何控制我们的生命,我们就可以使用这些知识去创造健康快乐的人生。
领悟到结合灵性与科学两个世界的重要性。你是否准备好要运用你的意识心智,去创造一个无需藉助基因工程、不用依赖药物的健康快乐人生?你愿意抛弃医学所提供的人体乃生化机器的思维模式,去接受一个不同的真相吗?你不用买什么,也不必投什么保,你只要暂时放下科学和媒体灌输给你的陈腐窠臼,考虑尖端科学所提供令人振奋的新意识。
人是多细胞生物,所以我们必然跟我们的细胞有著共通的基本行为模式。
每个细胞都是具有智能的生物,可以独立生存。科学家从人体取出个别细胞,将它们养在培养皿中就足以证明这一点。单个细胞会分析所栖居的微环境里成千上万的刺激,然后透过这些资料的分析,去选择恰当的行为反应,以确保它们的生存。
细胞不仅“学习”到麻疹的种种,也制造出一个“记忆体”,它的子细胞会传承到这个记忆体,将之繁衍下去。这项令人惊叹的基因工程异常重要,因为它代表细胞与生便具备了进化的“智能”机制。
科学家发现,不仅同物种的成员之间会分享基因,不同物种的成员之间也会分享基因。生物可以习得其他生物所“习得”的经验。既然生物之间的基因能互通有无,我们便不能再视生物为分离的个体;物种之间没有隔阂。我们已经无法轻易地界定物种了。
基因工程师将基因改造过的生物引进一个环境时,从不正视基因转移的事实。他们所改造的基因正在环境中散播开来,改变环境中的其他生物,而我们也开始尝到这种疏失所酿成的可怕后果。
地球和它所有的物种共构成一个互动的生命体。赞同这种假说的,认为破坏盖亚这个超级生命体的平衡,不管是摧毁雨林、破坏臭氧层,还是透过基因工程来改造生物,都会威胁到它的生存,以至于我们的生存。
造成这次灭绝的原因不是来自外太空,据我们研判,这次的肇因动物——人类。
认识新生物学,从此扬弃适者生存的达尔文主义,以及先天与后天命定论的失败主义。
细胞跟你我一样,是由它们所居住的环境塑造的。
因为低估环境,所以才有了高估“先天”的基因决定论,相信基因“主宰”生命。无数人将自己的健康问题归究于身体有缺陷的生化机制,殊不知它是心理、生理、情绪和心灵等因素共同造成的。用医药来矫正孩子的“化学物质失衡”,而不去设法了解他们的身心灵状态。
今日让人类饱受折磨的疾病——糖尿病、心脏病、癌症——缩短了快乐健康的人生,然而这些疾病并非单一基因造成的,而是多个基因与环境因素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导致的。
科学家因为长久以来不断提到基因控制生命,以至于忘了它只是一个假说,不是真相。“当生命需要基因制造某种物质时,启动那个基因发生作用的,是它所在环境里的某个信号,而不是它自己显现的一种特质。”换言之,控制生物的不是基因,“是环境,笨蛋!”
生物之所以不同于无生物,在于它们会动;它们被“动化”了。生物运用驱动它们的能量来执行生命系统的“工作”,例如:呼吸、消化、肌肉收缩。要了解生命的本质,你就必须先了解蛋白“机器”是如何发动的。
细胞利用这些蛋白组装机器来推动特定的新陈代谢和行为机能。蛋白质不断变换形状的运作,一秒之内可能发生好几千次,而驱动生命的,正是这些动作。
因为驱动生命的力量是蛋白质的电荷变化造成的,而不是DNA。
哥白尼崩解传统思维的发现,开启了现代的科学革命,挑战教会所代表的绝对真理。科学终于取代了教会,成为西方文明了解宇宙奥秘的智慧来源。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结果也迫使我们重新省思我们与生物圈其他生物的基因关系。我们无法再以基因解释人类为什么立于进化梯的至高点。事实上,在人体里找到的基因数量,与在简单的生物体内找到的基因数量并没有很大的差别。人类和鼠类的基因数量大致来说是一样的。
表观遗传学的英文epigenetics,字面的意思是“基因之上的控制力”,它彻底改变了我们对生命运作的理解。过去十年里,表观遗传学研究已经证实,藉由基因传给后代的DNA蓝图,并不是在出生时就已经具体成形。基因不是命运!环境的影响,包括营养、压力和情绪可以修饰基因,虽然它们的基本蓝图维持不变。表观遗传学家还发现,这些变更可以遗传给后代,就如DNA蓝图透过双螺旋遗传给后代一样。
由于他们热衷的DNA,大多数的科学家会将蛋白质的部分丢弃。这个作法在今天看起来,无异于把婴孩和洗澡水一起倒掉。而表观遗传学正在把婴孩拿回来,研究染色体里的蛋白质,结果发现那些蛋白质在遗传上扮演的角色和DNA一样关键。
在染色体里,DNA是核心,而蛋白质就像袖子一样包裹着DNA。当基因被包覆时,它们的讯息便无法被“读取”。如何才能把那只袖子脱掉呢?你需要一个来自环境的信号,来刺激这双“袖子”改变形状,亦即脱离DNA这只螺旋,如此基因才能被读取。基因的作用“受控”于包裹着它的蛋白质在或不在,而后者又受控于环境信号。
基因之上的控制力,讲的就是环境信号对基因作用的操控。如今我们可以确定前面所描绘的“DNA为首”图已不在适用,新修订的讯息流程应当被称为“环境为首”。
环境为首论:新科学显示,控制生命的讯息始于环境信号,环境信号控制调节蛋白质与DNA的结合性,调节蛋白质管制基因的作用,DNA和RNA的功能由与“DNA为首”图所描绘的一样。一九六○年代霍•谭明(Howard Temin)的实验推翻了核心教义,他提示RNA可以逆向操作,改写DNA。——RNA改写基因密码的分子机制——赢得了诺贝尔奖。免疫细胞里合成的蛋白抗体可以反过来改变细胞里的DNA。后天的操控虽然会改变基因的表现,但不会改变DNA。
你只重视基因蓝图,如同科学数十年来的作法,你就不可能看见环境的影响力。
基因组远比我们过去所想的有弹性,能够随着环境而改变,也验证了讯息可以藉由DNA碱基序列以外的方式遗传给后代。
它可以让你了解你的生命,并知道如何去改变它。
真正支配细胞的首脑——细胞膜。生命真正的奥秘不在鼎鼎大名的双螺旋,而在于了解神奇细胞膜巧妙、简单的生理机制,因为你的身体就是藉由这个机制,将环境信号转化为行为。
尽管原核生物代表的是最原始的生命形态,它们却活得很有目标。它们跟较为复杂的细胞一样,执行着生命基本的生理机能。细菌会吃、会消化、会呼吸、会排泄废物,甚至展现出“神经”功能:它们可以感知哪儿有食物,然后驱动自己朝那个方向行进。同样的,它们也能辨识毒素和掠食者,然后有目的地使用逃脱策略,来保全性命。换言之,我们在原核生物身上看到了“智能”!
原核生物没有比较进化的真核生物所显现的胞膜,如细胞核和粒线体,它唯一组织化,堪称原核生物之脑的细胞结构,就是它的细胞膜。
虽然单细胞是由细胞膜负责觉察环境,并对环境启动恰当的反应,但在人体内,那些功能已经被一个专责的细胞群接管,那就是我们所称的神经系统。
研究单细胞有助于我们了解复杂的多细胞生物。当我们对细胞膜,也就是细胞的脑,有了详尽的了解之后,即便是人类最复杂的器官——脑,我们也将能一窥其堂奥。
了解细胞膜的运作可以改变人生。

续二:
一九八五年,那天凌晨两点,我还没睡,翻阅着多年来写下的有关细胞膜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学的笔记。当时我正在思考细胞的机制,试图了解它如何扮演讯息处理系统的角色。就在那时,我经验到一次顿悟,它就此改变了我。我并没有变成晶体,而是成为一个以细胞为重心的生物学家,再也不为自己的人生找任何藉口。正当下笔写细胞膜含有“受体和通道”时,我突然想到一个受体的同义词——“闸门”(gate)。于是我改变主意,写下:“细胞膜含有闸门和通道”完成了我的细胞膜释义。
斜靠在椅背上,我的注意力被拉到桌角,那儿摆着我新买的笑脸麦金塔电脑,电脑旁边有一本鲜红色的书,书名《了解你的微处理机》,我一把抓起书,在引言里找到电脑晶片的释义:“晶片是具有闸门和通道的晶状半导体”。
晶片和细胞膜的学术定义居然一样!我先是愣了一会儿,接着赶紧比较了一下生物细胞和矽晶半导体的异同。当我发觉它们共同的定义并非巧合时,我简直无法置信。的确,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等同于一个矽晶片!
由康奈尔(B•A•Cornell)带领的澳洲研究团队在《自然》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证实了我的假设:细胞膜等同于电脑晶片。
细胞膜等同于晶片,意谓着我们可以将细胞比拟为个人电脑,以深入了解细胞的运作。
生物的行为和基因作用会随着下载到细胞里的环境讯息,机动性地调整。含有基因的细胞核并不掌控细胞时,着实吃了一惊。细胞或电脑的“中央处理系统”,功能如中央处理系统的作用蛋白则将环境讯息转换为生物的行为语言。那个凌晨,我发觉,最尖端的研究不断开“神奇细胞膜”的神秘面纱,告诉了我们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
在那个蜕变的时刻,于是披上几件衣服,飞奔到学校想把这个令人兴奋的新洞见告诉别人——任何人。气喘吁吁地跑进图书馆,顶着一头乱发,眼睛睁得大大的,一副糊涂教授的模样。看到一个一年级的医学生,我冲向他,宣告:“有件事你非知道不可!太屌了!”我依稀记得他倒退了几步——这个大声嚷嚷、鲁莽地打破图书馆的寂静、发疯似的科学家几乎让他感到害怕。我随即向他倾吐我对细胞的新解,使用典型的细胞生物学家惯用的艰涩术语。说完,我安静下来,等著他向我道贺,或至少说声:“太棒了!”但他没有。这时他也睁大眼睛,半天就只说了一句:“立普顿博士,您还好吧?”
握有解开生命之秘的钥匙,却没有人能了解我!我承认即便我的同事也大都不了解,纵然那些艰涩的术语是他们所熟悉的。好了。我的神奇细胞膜就说到这儿吧。
我灵光乍现的那一刻所代表的灵性意涵,也得到一些听众的回响。使我跑到图书馆大叫大嚷的却不止于此。加勒比海的那个刹那,不仅让我转变为一个以细胞为中心的生物学家,也让我从一个主张不可知论的科学家,蜕变为一名地地道道的神秘主义者,相信超越身体的永生。容我重述神奇细胞膜带给我们的启示:我们的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并非受精时基因骨子命定的。我们是自己生命的操作者,正如我是这个文字处理程式的操作者。我们可以将输入我们这部生物电脑的资料加以编辑,正如我可以选择我要键入的字。了解细胞膜操控生命的机制,我们就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不受基因摆布。
当你与你的真命天子或天女不期而遇时,你像是充足了电似的“亢奋”起来?我需要藉由量子物理给我的启发去调整我的人生!
量子物理充满了神秘感,我们主修生物的认定它是非常“怪诞”的科学,认为只有物理系学生、被虐待狂,或十足的傻子才会冒险将五个学分挹注在一门以“若隐若现”为前提的学科上。
在那个桑尼和雪儿(Sonny and Cher)的时代,如果你说:“嘿!宝贝!我对量子物理很有兴趣,你是什么星座的?”是件很酷的事。
某个甩动着量尺、歌颂着稍纵即逝的玻子(bosons)和夸克(quarks)的物理学家。
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Elizabeth Kubler-ross)所说的五个创痛阶段: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消沉抑郁,以及最后的接受。
是否愿意?熊难道不在树林里大小解?“什么时候开始?”我回答,他说:“昨天!”科学家仅凭直线式思考模式是无法理解宇宙奥秘的。
生物学家漠视物理法则无疑是犯了一个严重、违反科学的错误。我们固守牛顿的物质世界,却忽视爱因斯坦的无形量子世界。在这个量子世界里,物质事实上是能量构成的,而且没有任何东西是绝对的。在原子的层次,物质的存在甚至是不稳定的,它仅仅是以一种倾向(tendency)存在的状态存在着。针灸引导“气”在体内流动以减轻痛苦的作用。共同的基本信念,那就是能场可以影响我们的生理健康。
宇宙并不是由悬浮在太空中的物质打造的,而是能量。
量子物理学家发现,物质的原子是由不断旋转和振动的能量漩涡(vortices)造成的。一些无限小的沙尘暴似的能量漩涡,叫做夸克和光子(photosn),聚合为原子结构。原子没有物质结构——国王没有穿衣服!
原子是由无形的能量生成的,不是有形的物质!所以在我们的世界里,物体(物质)是虚无的表相。物质可以同时被界定为实体(微粒),以及无实体验的力场(波)。能量和物质根本是一体的,正因为如此,爱因斯坦断定E=mc2,简单地说,这个公式指出:能量(E)等于物质(m),质量乘以光速(c)的平方。爱因斯坦提示,我们并非活在一个充满个别物体的宇宙里,这些物体并没有被静止不动的空间区隔开来。宇宙其实是一个不可切分、机动性的整体,其中的能量与物质是如此密不可分地纠葛在一起,我们岂能视之为独立的元素!
这些传统研究者因为执著于牛顿的物质世界,对于能量在健康和疾病中扮演的角色,完全置之不理。
制药业对仙丹炒药和名牌基因的追求,就是受到这种假设的激励。
药物治疗可能会产生悲剧性的反作用。
医疗导致的病事实上是美国第一大死因,每年至少有卅万件死亡案例是处方药的反作用导致的。
医疗界过去一直贬抑拥有三千年历史的有效东方医学,认为它不科学,但其实它所依据的是更深入的宇宙观。数千年来,早在西方科学家发现量子物理的法则之前,亚洲人就一直推崇能量为促进身心健康的主要因子。东方医学认为,身体是一系列繁复的能量路径,也就是经络。在中国人绘制的人体生理图中,这些能量网络很像电路图,中医使用灸针等助器探测病人的能量回路,正如电子工程式师检测印刷电路板,寻找电的“病变”。
早在七十五年前,当物理学家正式采纳量子力学,认知到宇宙其实是能量打造的,牛顿宇宙观就退出了流行了。
量子力学比较适用于分子和原子层次,而牛顿法则适用于较高层次的组织,例如器官系统、人或族群。癌症等疾病可能会在肉眼看到的层次显现出来,也就是当你看得见、摸得到肿瘤的时候,引发癌症的过程,始终被感染的原殖细胞里的分子层次。事实上,大部分的生理机能障碍(除了身体因撞击而受到的损伤)都始于细胞的分子和离子层次。这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一种融合量子和牛顿力学的生物学。

续三:
艾伯特•森吉奥基发表了他的著作《次分子生物学导论》。这本书有一个崇高的宗旨,那就是灌输生命科学家有关量子物理在生命运作系统中的重要性。他墨守成规的同侪认为,这本书不过是一位曾经聪明绝顶,后来却头脑不清的垂暮老人的胡言乱语,仅仅对“失去”这位昔日同侪感到惋惜。
提示了操控分子的动作,进而驱动生命的,是量子物理法则,而非牛顿法则。
虽然问题的肇因依旧存在,但征兆没有了。相同的,制药厂生产的药,效用在于抑制身体的症状,大都不是以解决问题的肇因为出发点。
我们可以将能波设计为一种治疗媒介,正如我们现在用药剂来调整化学结构一样。
《科学》期刊里有篇文章,宣扬穿颅磁刺激术(简称TMC)的功效。以磁场刺激脑部的TMC,其实是十九世纪遭到传统医学贬抑的能量感应疗法的现代版。新的研究显示,TMC可以成为效力强大的治疗工具。如果使用得当,它可以减轻忧郁、改变认知。
所有的生物,包括人类,都是透过能量力场的评估,去感应并解读它们的环境。因为人类太过依赖口说与书写的语言,以至以忽略了我们能量感应的沟通系统。所有的生理机能都一样,只要不用,就会退化。有趣的是,原住民依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种超感应的能力。例如,澳洲原住民可以感应到深埋在沙地里的水,亚马逊巫医可以感应到药草的能量。
还记不记得当你与你的真命天子或天女不期而遇时,你像是充足了电似的“亢奋”起来?你所经验的正是建设性干涉,或好的感应。
过去我随波逐流地度日,任意消耗能量,没有用心在生命中创造和谐的能量。可是要摆脱耗能的消极思考习性,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思绪对能量的耗损跟马拉松赛跑是一样的。医疗机构即便不情不愿,也终将在锐不可当的趋势下,被迫走入量子革命。
信念操控生命!学习如何驾驭你的心智来促进生长,就是人生的秘诀。掌控我们的人生的不是基因,而是我们的信念!
以牛顿的唯物宇宙为依归的传统生理医学,欣然接受了笛卡儿的身心分离主张。从医学的角度来看,仅仅去修补身体这部机器,而把喜欢搅局的“幽灵”摆在一旁,是容易多了。
思想,也就是心智的能量,对于物质的脑如何操控身体的生理功能有直接的影响。研究发现,能量比化学物质更容易影响物质。
将心智的能量转向正面、创造活力的思想,排除挥之不去、消耗能量、令人一蹶不振的负面思想,对我们的健康和福祉的确很重要。
意识心智具有创造性,可以让脑子浮现出“积极的想法”。
单就神经的处理能力而言,潜意识心智比意识心智强几百万倍。当意识心智与潜意识心智所设定的各式发生抵触时,你认为哪个“心智”会胜出?这些写在你潜意识里的信息,会让你为了改变人生而做出的最大努力付之一炬。
人类和其他一些较高级的动物发出一个专门负责思考、计划和决策的脑部区块,叫做前额叶皮质。这部分的前脑显然是“自我意识”心智的活动中心。因为这个特性,我们得以在有意识地计划示来时,参考过去的人生经历。
被赋予了自省能力的自我意识心智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它可以观察我们从事的任何预设行为、评估、并决定去改变它。意识心智能够凌驾潜意识心智的预设行为。而这个能力就是自由意志的基础。
一旦我们接受了别人的观点,视之为“真理”,他们的观点就会深深烙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成为我们的“真理”。潜意识心智纯粹是刺激反应的录放装置;没有“幽灵”(ghost)会针对我们执行的程式可能产生的长远后果再三思量,潜意识只在“当下”运作。设定在我们潜意识心智里的错误观念,是不受“监督”的,它会驱使我们习惯性地执行不恰当、局限性的行为。
潜意识的记忆系统相当偏颇,它会将环境中可能危害你的生命和身体的事物所留给你的印象迅速下载,你就会反射性地(不自觉地)执行防护反应。
要是一个爬虫学家在读这本书时,突然看到书里冒出一条蛇呢?毫无疑问,爬虫学家不仅会对这条蛇感到好奇,还会对这本书附赠的红利感觉到到喜出望外。
我们对环境刺激的确受制于我们的感知,但是我们习得的感知不见得都是正确的,并非所有的蛇都危险!感知“操控”生命的运作。但如我们所知,这些感知是很主观的,它不见得都是对的,称这些具有操控力的感知为信念应该更为贴切。信念操控生命!
我们有能力去有意识地评估我们对环境刺激的反应,并随时改掉习性反应,只要我们在强大的潜意识心智上下工夫。我们可以不受制于我们的基因或自我的挫败的行为!
病人因为服用糖丸而好转的现象,医学上称之为“安慰剂效应”。更恰当的名称应该是“感知效应”。我称之为“信念效应”。
以强调我们的感知,无论正不正确,都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和身体。我要歌颂信念效应,因为它是身心治愈力的铁证。对传统医学而言,这种“全是心理作用”的安慰剂效应——说得难听一点,是招摇撞骗的把戏;说得好听一点,是这些病人太软弱、太容易接受暗示。在医学院,安慰剂效应被轻轻带过,好让学生尽快学到真正的利器,如药物和手术。
医生不该轻忽心智的力量,认为它的作用不如化学药剂和手术刀。他们不该继续认定身体和它的各部位基本上是笨蛋,所以需要外力的介入来维持我们的健康。
我相信我们愈了解安慰剂的科学原理,就愈知道如何将之有效地应用在医疗上。我认为心智在医学上受到普遍漠视,不仅是制式思维的结果,也是出于利益的考量。如果你的心智有力量治愈你罹病的身体,那你干嘛还要看医生呢?
安慰剂的疗效显然对制药业构成了威胁。在我看来,制药公司的意图非常明显:如果你没办法公平地击败安慰剂,就取消它们的竞赛资格!
在这个世上,任何事都有可能,只要你下定决心。我知道一个人的想法是可以创造奇迹的。
心智透过正面暗示改善健康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安慰剂效应;当同样的心智在进行有害健康的负责暗示时,我们称这种不良的影响为“反安慰剂效应”。
“
你只剩下六个月生命”这句话的潜在力量。如果你选择去相信医生的信息,你是不太可能在这个世上活多久了。
他带着癌死去,却不是死于癌。“我以为他得了癌症,他以为他得了癌症,他周遭的每个人都以为他得了癌症……我是否不经意地剥夺了他的希望?”我们的积极和消极信念不只影响我们的健康,也影响我们生命的每个层面。你的信念就像相机的滤光镜,会改变你所看到的世界,而你的生理会去配合那些信念。我们的信念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时,我们也就是握有了自由的钥匙。虽然我们不能轻易地改变我们的基因蓝图密码,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想法。
学习如何驾驭你的心智来促进生长,这就是人生的秘诀,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将此书定名为《信念的力量》。掌控我们的人生的,不是我们的基因,而是我们的信念!
积极思想是拥有快乐健康的人生必须恪守的生活准则,套用圣雄甘地的话:
你的信念成为你的思想,你的思想成为你的话语,你的话语成为你的行动,你的习惯成为你的价值观,你的价值观成为你的命运!
我们体内的生长与防护反应并非只能择一而行:你可以在压力下生存,但会严重折损你的生命力。要活得生气勃勃,光是排除压力不够,还必须积极寻求愉悦充实、充满爱的人生,才能刺激生长过程。
不同于单一细胞,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生长与防护反应并非只能择一而行,也就是说,并不是我们的五十兆个细胞全都必须同是处于生长或者防护状态。投入防护反应的细胞比例,取决于感知到我威胁有多严峻。你可以在这些威胁的压力下存活,但是,长期抑制生长机制会严重折损你的生命力,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活得很有生命力,光是排除生活中的压力因子是不够的。除去压力因子只能让你处于生长与防护两端的中间点上,要活得生气勃勃,我们不只必须除去压力因子,还必须积极寻求愉悦、充实、充满爱的人生,这样才能刺激生长过程。
身体其实具备两个分立的防护系统,两者均攸关生命的维系。第一个系统负责启动对抗菌素外来威胁的防护行动,叫HPA轴。身体的第二个防护系统是免疫系统,负责保护我们免于来自体内的威胁,如细菌和病毒。免疫系统启动的时候,可能会消耗身体大量的能量补给。当HPA轴动员身体作出“战或逃”反应时,肾上腺素会直接抑制免疫系统功能。以节省储备能量。事实上,正因为压力激素可以非常有效地削弱免疫系统功能,所以医生会提供接受种植的病患这种激素,好让他们的免疫系统不去排斥外来组织。
所以它会中止与细菌的战争,选择将能量用来逃跑,以便你能从这次与狮子的近距离邂逅中活下来。动用HPA轴的第二个后果,就是它会削弱我们对抗疾病的能力。
启动HPA轴也会影响我们的思考力。在紧急状态时,讯息处理得愈快,生物逃生的机会就愈大。肾上腺的压力激素造成前脑的血管收缩,因而降低了它的运作能力。压力激素也会抑制脑部掌管自主意识行动的前额叶皮质。在紧急状况时,血管中的血液和激素是用来启动后脑的,因为它所负责的维生反射作用可以极有效地操控战或逃行为。压力信号必须抑制比较迟缓的意识心智,以提高生存机率,但这么做是要会出代价的,因为它会削弱意识的觉察力、降低智能。
当你害怕时,你会变得比较笨。HPA系统是处理紧急压力的巧妙机制,不过,这个防护系统是不适合长时间启动的。这些忧虑虽然不至于对我们的生存造成立即的危险,却可以启动HPA轴,致使压力激素长期处于升高的状态。
就在他们转入“预备”状态时,他们的身何时释放出引发逃跑的肾上腺素来强化他们的肌肉,以因应眼前艰巨的任务。然而在我们虚拟的赛跑中,驱使运动员行动的“开跑”令永远不会来临,运动员滞留在起跑区,血液里流窜着肾上腺素,永远不会发生的赛跑让他们持续处于备战的紧张状态,致使身体愈来愈疲乏。无论他们体格多么健壮,过不了多久,这些运动员就会休力不支,瘫倒在地。
我们置身于一个“预备”的世界而愈来愈多研究显示,我们过度紧张的生活形态正严重地冲击着我们的健康。我们日常的压力因子不断启动HPA轴,使我们的身体处于备战状态。不同于竞赛的运动员,我们体内的压力来自我们长期的恐惧与忧虑。几乎所有重大的疾病都被证实与长期的压力有关。忧郁症是压力激素抑制神经元生长所致。事实上,长期忧郁症患者的海马回和较高推理中心的前额叶皮质,在体积上有缩小的现象。近年来,压力理论已经取代了一元胺理论,指出忧郁症是脑部压力机制过度启动导致的。在这个理论里,HPA扮演至为显著的角色。
一个社群可以轻易地从短期压力活下来,比如一次防空演习。但是如果压力一直持续下去,那么这个社群终究会停止生长,继之瓦解。
这样的警告产生的冲击,就像肾上腺发出的信号一样,让这个国家的人民从生长状态,转入防护状态。经历了数日令人窒息的恐惧,国家的经济力受到相当大的冲击。就某方面来说,恐怖分子已经赢了,因为他们对我们的威胁,已经成功地让我们退缩到一个长期萎靡不振的防护状态。
我也建议你检视自己的恐惧,以及随之而来的防护行为如何影响着你的人生;是什么恐惧阻碍了你的生长?这些恐惧来自哪里?它们是必要的吗?是真实的吗?它们能否帮助你拥有一个充实的人生?如果我们能驾驭我们的恐惧,我们就能重新掌握自己的人生。罗斯福总统深知恐惧的毁灭性,所以在美国陷入大萧条,以及面临一触即发的世界大战之际,他言词谨慎地告诉人民:”除了恐惧本身,我们没有什么好怕的。”要创造一个更充实、更满足的人生,首先要做的,就是放下我们的恐惧。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916541.htm
表观遗传

  表观遗传(epigenetics)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细胞内除了遗传信息以外的其他可遗传物质发生的改变,且这种改变在发育和细胞增殖过程中能稳定传递。

  表观遗传学[1]的现象很多,已知的有DNA甲基化,基因组印记(genomic impriting)和DNA编辑(RNA editing)、基因沉默、核仁显性和休眠转座子激活等。   

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细胞内除了遗传信息以外的其它可遗传物质发生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型却发生了改变,且这种改变在发育和细胞增殖过程中能稳定传递。表观遗传改变从以下3个层面上调控基因的表达,DNA修饰:DNA共价结合一个修饰基团,使具有相同序列的等位基因处于不同的修饰状态;蛋白修饰:通过对特殊蛋白修饰或改变蛋白的构象实现对基因表达的调控;非编码RNA的调控:RNA可通过某些机制实现对基因转录的调控以及对基因转录后的调控,如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表观遗传学研究包括染色质重塑、DNA甲基化、X染色体失活,非编码RNA调控4个方面,任何一方面的异常都将影响染色质结构和基因表达,导致复杂综合征、多因素疾病以及癌症。和DNA的改变所不同的是,许多表观遗传的改变是可逆的,这就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乐观的前景。本文对表观遗传四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表观遗传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行分析和总结。

1
染色质重塑与人类疾病   核小体结构的存在为染色质包装提供了便利,但DNA与组蛋白八聚体紧密结合却为基因的表达设置了障碍,要打破这一障碍获得有活性的染色质结构,可通过染色质重塑来实现。染色质重塑是指在能量驱动下核小体的置换或重新排列。它改变了核小体在基因启动子区的排列,增加了基础转录装置和启动子的可接近性。染色质重塑的发生和组蛋白N端尾巴修饰密切相关,尤其是对组蛋白H3和H4的修饰。修饰直接影响核小体的结构,并为其它蛋白提供了和DNA作用的结合位点。染色质重塑和组蛋白修饰均由各自特异的复合物来完成,两者发生的先后顺序与启动子序列的特异性有关;后与启动子结合的复合物有助于维持两个复合物与启动子的稳定结合,且两复合物又可相互加强对方的功能。染色质重塑复合物、组蛋白修饰酶的突变均和转录调控、DNA甲基化、DNA重组、细胞周期、DNA的复制和修复的异常相关,这些异常可以引起生长发育畸形,智力发育迟缓,甚至导致癌症。   1.1 ATP依赖的染色质重塑与人类疾病   染色质重塑复合物依靠水解ATP提供能量来完成染色质结构的改变,根据水解ATP的亚基不同,可将复合物分为SWI/SNF复合物、ISW复合物以及其它类型的复合物。这些复合物及相关的蛋白均与转录的激活和抑制、DNA的甲基化、DNA修复以及细胞周期相关。   ATRX、ERCC6、SMARCAL1均编码与SWI/SNF复合物相关的ATP酶。ATRX突变引起DNA甲基化异常导致数种遗传性的智力迟钝疾病如:X连锁α-地中海贫血综合征、Juberg-Marsidi综合征、Carpenter-Waziri综合征、Sutherland-Haan综合征和Smith-Fineman-Myers综合征,这些疾病与核小体重新定位的异常引起的基因表达抑制有关。ERCC6的突变将导致Cerebro-Oculo-Facio-Skeletal综合征和B型Cockayne综合征。前者表现为出生后发育异常、神经退行性变、进行性关节挛缩、夭折;后者表现出紫外线敏感、骨骼畸形、侏儒、神经退行性变等症状。这两种病对紫外诱导的DNA损伤缺乏修复能力,表明ERCC6蛋白在DNA修复中有重要的作用。SMARCAL1的突变导致Schimke免疫性骨质发育异常,表现为多向性T细胞免疫缺陷,临床症状表明SMARCAL1蛋白可能调控和细胞增殖相关的基因的表达。BRG1、SMARCB1和BRM编码SWI/SNF复合物特异的ATP酶,这些酶通过改变染色质的结构使成细胞纤维瘤蛋白(Retinoblastoma protein, RB蛋白)顺利的行使调节细胞周期、抑制生长发育以及维持基因失活状态的功能,这三个基因的突变可导致肿瘤形成。   1.2 组蛋白乙酰化、去乙酰化与人类疾病   组蛋白乙酰化与基因活化以及DNA复制相关,组蛋白的去乙酰化和基因的失活相关。乙酰化转移酶(HATs)主要是在组蛋白H3、H4的N端尾上的赖氨酸加上乙酰基,去乙酰化酶(HDACs)则相反,不同位置的修饰均需要特定的酶来完成。乙酰化酶家族可作为辅激活因子调控转录,调节细胞周期,参与DNA损伤修复,还可作为DNA结合蛋白。去乙酰化酶家族则和染色体易位、转录调控、基因沉默、细胞周期、细胞分化和增殖以及细胞凋亡相关。   CREB结合蛋白(CREB binding protein,CBP)、E1A结合蛋白p300(E1Abinding protein p300,EP300)和锌指蛋白220(zinc finger 220,ZNF220)均为乙酰化转移酶。CBP是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的辅激活蛋白,通过乙酰化组蛋白使和cAMP应答元件作用的启动子开始转录,它的突变导致Rubinstein Taybi综合征,患者智力低下、面部畸形、姆指和拇趾粗大、身材矮小。CBP和EP300均可抑制肿瘤的形成,在小鼠瘤细胞中确定了CBP的突变,在结肠和乳房瘤细胞系中确定了EP300的突变,另外ZNF220异常和人的急性进行性髓性白血病相关。   如果突变导致错误的激活去乙酰化酶或错误的和去乙酰化酶相互作用,将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甲基化CpG-结合蛋白-2(methyl cytosine binding protein-2,MeCP2)可募集去乙酰化酶到甲基化的DNA区域,使组蛋白去乙酰化导致染色质浓缩,MeCP2的突变导致Rett综合征,患者出生即发病、智力发育迟缓、伴孤独症。若阻碍去乙酰化酶的功能,则可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可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治疗。   染色质重塑异常引发的人类疾病是由于重塑复合物中的关键蛋白发生突变,导致染色质重塑失败,即核小体不能正确定位,并使修复DNA损伤的复合物,基础转录装置等不能接近DNA,从而影响基因的正常表达。如果突变导致抑癌基因或调节细胞周期的蛋白出现异常将导致癌症的发生。乙酰化酶的突变导致正常基因不能表达,去乙酰化酶的突变或一些和去乙酰化酶相关的蛋白的突变使去乙酰化酶错误募集将引发肿瘤等疾病。   2 基因组印记与人类疾病   基因组印记是指来自父方和母方的等位基因在通过精子和卵子传递给子代时发生了修饰,使带有亲代印记的等位基因具有不同的表达特性,这种修饰常为DNA甲基化修饰,也包括组蛋白乙酰化、甲基化等修饰。在生殖细胞形成早期,来自父方和母方的印记将全部被消除,父方等位基因在精母细胞形成精子时产生新的甲基化模式,但在受精时这种甲基化模式还将发生改变;母方等位基因甲基化模式在卵子发生时形成,因此在受精前来自父方和母方的等位基因具有不同的甲基化模式。目前发现的印记基因大约80%成簇,这些成簇的基因被位于同一条链上的顺式作用位点所调控,该位点被称做印记中心(imprinting center, IC)。印记基因的存在反映了性别的竞争,从目前发现的印记基因来看,父方对胚胎的贡献是加速其发育,而母方则是限制胚胎发育速度,亲代通过印记基因来影响其下一代,使它们具有性别行为特异性以保证本方基因在遗传中的优势。   印记基因的异常表达引发伴有复杂突变和表型缺陷的多种人类疾病。研究发现许多印记基因对胚胎和胎儿出生后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对行为和大脑的功能也有很大的影响,印记基因的异常同样可诱发癌症。   2.1 基因组印记与脐疝-巨舌-巨人症综合征(BWS )   BWS患者表现为胚胎和胎盘过度增生,巨舌,巨大发育,儿童期易发生肿瘤。该病主要是由11号染色体上的IGF2和CDKN1C两个印记基因的错误表达引发,IGF2为父本表达的等位基因,CDKN1C为母本表达的等位基因。父本单亲二体型......................

表观遗传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表观遗传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表观遗传学又称“拟遗传学”、“表遗传学”、“外遗传学”以及“后遗传学”(英文epigenetics),是一门生物学学科,研究在没有细胞核DNA序列改变的情况时,基因功能的可逆的、可遗传的改变。这些改变包括DNA的修饰(如甲基化修饰)、组蛋白的各种修饰等。也指生物发育过程中包含的程序的研究。在这两种情况下,研究的对象都包括在DNA序列中未包含的基因调控信息如何传递到(细胞或生物体的)下一代这个问题。在西方文字中epigenetics即指在DNA包含的遗传信息以外附加的(希腊文前缀epi-)。

表观遗传学是20世纪80年代逐渐兴起的一门学科,是在研究与经典孟德尔遗传学遗传法则不相符的许多生命现象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表观遗传现象包括DNA甲基化、RNA干扰、组蛋白修饰等。与经典遗传学以研究基因序列影响生物学功能为核心相比,表观遗传学主要研究这些“表观遗传现象”的建立和维持的机制。

《信念的力量》
这个书名实在翻译得太差太差!
有无数本这类的书:
书名: 信念的力量
作者: 广西壮族自治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编著)
出版社: 广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6-30
出版地:
ISBN: 9787219053485
价格: 18
简介: 本书用大量珍贵的图片和简洁、生动的文字,记述了全国模范检察官、优秀共产党员陈革同志的感人事迹。
给个别人的读后感

读《信念的力量》有感
   
几天前一位朋友借给我一本名为《信念的力量》的复印本,建议我一定读读。从题目看我把它当作类似励志类的书,并不是很感兴趣。然而前几天我去山区扶贫,顺便带上了此书,以消磨时间。闲暇时当我漫不经心地打开书,自己却被吸引了。十分庆幸自己带来这本书,并能够在远离城市喧闹的山村静静地阅读。

《信念的力量》的作者布鲁斯.立普顿曾经是一个细胞生物学方面的科学家,从事干细胞复制研究长达18年之久,然而他的研究结果却令人瞠目结舌。书中他以翔实的实验数据和生动的例子说明了其离经叛道的生物学观念:至高无上的DNA并不能操纵生物的行为和生理机能,它只是提供蛋白质复制的蓝图而已,因为基因不能自显,不能自启动,相反基因的启动需要来自外界环境的信号刺激;以竞争为核心的达尔文血腥进化论过于强调生物竞争的一面,又过于忽略生物合作的一面,而合作才是生物进化的中心;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现代医学过于强调人体物质结构的一面,而无视人体内能量和信息(心智)的一面,事实上物质和能量是交织在一起不可分割的,在很多情况下心智(能量)对生物生理机能的效应远远大于物质对生物生理机能的效应。认为现代医学必须把量子力学和牛顿力学结合起来,牛顿力学适用于组织、器官、人类和种群等高层次的物质,而量子力学适用于分子、原子低层次的物质。虽然人类疾病如肿瘤等是肉眼看得见的物质层次,但是其最初级并形成必然是从肉眼看不到的分子或能量层次开始的。以经络学为基础的古老东方的医学和针灸比现代医学更为先进,因为它是建立在整体宇宙观的基础之上。并指出现代科学家往往过于坚守已经有的科学定理,而无视特例的存在,其本质与宗教信徒坚守教义是一样的。

这本书无论对于从事现代科学研究的人,还是对于对普通民众都有很大启发,无论对于我们的科学研究工作,还是对于我们对人生、疾病等都将有重大影响。

上一篇:冲和养生体质分类与测评特点
下一篇:《黄帝内经》点滴
冲和养生
电脑版|触屏版
  • 体质测评
  • 养生指南
  • 理论实践
  • 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